jjj

世上的故事只有两种结局,一曰生离,一曰死别

【小人痴】吕惠卿x王安石年表


吕惠卿是个小人。


这个小人活了很久,活到79。


他1032年出生,比老师王安石小11岁。


他中了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那一榜是传说中的“千古科举第一榜”。榜上还有20岁的苏轼、18岁的苏辙、25岁的程颢、24岁的程颐;有张载有王韶有曾巩有邓绾还有章惇。主考官欧阳修。


次年(1058),欧阳修写信给王安石夸吕惠卿,王安石very glad to meet了他未来的臂膀和孽缘via mail。


吕惠卿1061年开始在京做官,王安石那几年也在京城给包拯打下手,两人“论经义,意多合,遂定交。”


吕惠卿说:“只知介甫之可师!”一根筋。


————


熙宁二年(1069),神宗提拔王安石做副相,王安石正式将吕惠卿纳入麾下。


“事无大小,安石必与惠卿谋之。”也不知道介甫怎么听得懂福建人讲话。“介虎脑丝,介虎脑丝。”


那段光辉岁月里,惠卿是王安石的笔头和喉舌。


新法的具体条目、王安石给皇帝的奏章,几乎都出自吕惠卿。吕还很能杠,在朝堂和司马光对呛还赢了。


次年(1070),王安石正式拜相。


司马光给介甫写信提醒他小心吕惠卿“谄谀之士于介甫当路之时,诚有顺适之快,一旦失势,必有卖介甫以自售者矣。”


1074年,面对从冬到春的灾异,神宗动摇,王安石开始求去,并且推举吕惠卿为副相。


这年,吕惠卿大显身手,灾年让百姓免饥荒。或许我比老师更适合干这个,吕惠卿想。


他开始害怕王安石重新回来。11月神宗搞祭祀,吕惠卿鲁莽地跑去说,祭祀按惯例要赦免,就赐介甫老丞相一个节度使吧。要踩实介甫一个“退”字。


吕惠卿错判了王安石和神宗的感情。神宗直接给他骂回去:介甫又不是获罪走的,是他自己辞的喔,赦免个毛线团!


1075年,吕惠卿担心的事情发生,才十个月王安石就二次拜相。


吕惠卿仍然支持王安石对契丹的政策,可见他有原则,不是投机分子。


问题就出在吕惠卿前一年用郑侠案加罪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。王安国不支持变法并曾对王安石说“愿兄远佞人”,说的吕惠卿。吕惠卿以王安国为对手,但那是王安石的兄弟啊。事业同盟哪能越过血浓于水。这事是两人关系第一次大的打击。


这年四月,吕惠卿又妨碍王安石之子王雱任职,王雱怀恨在心。


宋神宗不想王吕闹矛盾。吕惠卿就上了个表,说“安石不安其位,盖亦缘臣在此。不若逐臣使去,一听安石,天下之志可成。”这话似退实进,似褒实贬。神宗当然保大的。


10月,吕惠卿去了陈州,再没有见过他的老师,也再未得志。


吕惠卿离开汴京后,王雱让人罗织吕惠卿罪名,导致吕被审问。吕惠卿以为王安石授意。


熙宁九年(1076):


一向宽达的老师,为了打倒自己不惜下作,吕惠卿又悲又愤,给宋神宗写诉状:“安石尽弃素学,而降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术。”


宋神宗这个不经大脑的拿给王安石看。


王安石看到吕惠卿辩词,才知道自己儿子在后面做了这么多搬弄是非的事情,他批评了王雱。


根据李焘的《续资治通鉴》,这加速了王雱的死亡。王雱是王安石独子,死的时候才三十三,白发送黑发。到这年秋冬,王吕二人基本恩断义绝。


王雱之死作为导火索,十月,公事家事均伤透心的王安石二度罢相回到江宁,开始了十年退休生活。


元丰二年(1079):


吕惠卿这时候在陕西,仍旧有斗志,推行置将法。


不久吕惠卿母丧,申请加钱被御史弹劾,吕惠卿不服就骂,又被御史弹劾他服丧中乱讲话。神宗觉得他又贪又烦,不想理他。


元丰五年(1082):


吕惠卿结束守丧,经过王安石退居的江宁。时隔多年,他终于鼓起勇气给王安石写了一封道歉求和信,抱了幻想,“一朝之过,不足害平生之欢”。


吕惠卿在江宁城里痴痴等了五天,希望能够见一面。可是咫尺之遥,王安石没有见他。


隔了一段日子,王安石终于给他回了一封《答吕吉甫书》:“趣舍异路,则相呴以湿,不如相忘之愈也。”平和地表示了弃绝。最后说“为良食,为时自爱”,让他好好恰饭上工去。


吕惠卿丁忧结束重做官,被派在陕西,心里想去太原守边。也许他想舍命夺战功来个翻盘;也许他牢牢记着要恢复汉唐旧境。


可他表达想法的方式不讨喜,皇帝索性把他调到山东,第二年(1083)才让他去太原。


元丰七年(1084):


苏轼被谪贬到黄州途中经过金陵,王安石和他玩了40多天,还相约做邻居。吕惠卿知道气得建安茶都喷出来。原来自己还不如敌对派啊。


元丰八年(1085):


神宗去世。哲宗即位。知太原的吕惠卿主动袭击西夏,一味硬刚。


元丰九年/元祐元年(1086):


司马光拜相,新法全废。


5月21日,王安石去世。


听到消息这天,吕惠卿似乎没什么表示,能吃能喝能睡,还让厨子添两道菜。


家人都看不过去:“王荆公毕竟是你的恩师,恩师去世,该茶饭不思,哪怕做做样子。你倒好……不怨世人不骂你。”


吕惠卿只管低头扒饭。斥道:你们懂什么!荆公嘱咐我,唯良食自爱,唯良食自爱!”


哇,吕大人你也是皇榜中进士,这无话可说的套话,也好当真?家人看破不说破,退下了。


吕惠卿还是一气扒饭。


老师您自吩咐了,我就努力加餐饭,图个健康长寿,还可以为国奔波千里,哪怕遗臭万年。


吕惠卿吃着,眼中滚下泪来。


王安石的死标志着反扑可以开始了,首当其冲就是吕惠卿这个二号人物。


这年五六月间,苏辙三次上书弹劾吕惠卿,意要置之死地:“诡变多端,敢行非度,见利忘义,黩货无厌”。


五个月里吕惠卿被贬三次。直贬到建宁军节度副使。制词苏轼操刀:“以斗筲之才,挟穿窬之智”。


————-


绍圣元年(1094),哲宗亲政。吕惠卿复用。


绍圣二年(1095),吕惠卿乞求留在京师,皇帝和大臣都说他无耻。11月吕惠卿入宫奏对,皇帝又说他凶横。


绍圣三年(1096)


西夏入侵陕西,围困延安。朝廷让吕惠卿去迎敌,那时候吕惠卿已经六十多岁了。吕惠卿果然了得,没有让敌人攻破。皇帝说他果然小人而有才。


吕惠卿趁机想邀功,请求进京奏事。哲宗让他有事儿打报告得了,别进京哔哔。


吕惠卿很想回朝,但在地方也绝不含糊。他修筑了威戎、威羌两座防守的城池。


1100年,宋徽宗即位,宰相曾布和吕惠卿有宿怨,吕惠卿被迁到杭州做官。升升降降。


崇宁五年(1106),吕惠卿最终被恢复为观文殿学士、任醴泉观使。在75岁上退的休,退休后还又活了几年。


他的整个后半生都没有机会进入汴梁为官,一直狼狈地左徙右迁,上战场下田间。


颠沛一生,吕惠卿终于回到泉州故乡。据说他的府邸很大,又给村里修路架桥。


传说泉州有名的老君岩是他遣人凿的。他想,他写的书,他修的桥,都不一定能留下来。但如果我凿一个五米多高的小山包,你们能奈我何?


他为这个点子感到高兴。那时候的老君造像,总是华服玉带。但吕惠卿脑海中浮现出的,是他老师那“山野之人”的朴素形象。他在王安石退休的十年间没能见面,他雕了想象中老师晚年的样子。


吕惠卿活到快八十,有时出外瞧瞧老君岩,有时宅家翻翻珍藏的老师给他的三封信。


是的,介甫回了第一封《答吕吉甫书》后,吕惠卿就开始长篇累牍地给老师写信送礼物,期间介甫又曾回过两封信。


第二封信,吕惠卿给介甫送海味,介甫还赠他栗子。


介甫说听说你要去太原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成了。


又和他谈佛,说“观身与世,如泡梦幻,若不以洗心,而沈于诸妄,不亦悲乎?相见无期,惟刮磨世习,共进此道,虽则隔阔,常若交臂。”


还说了些模棱两可的”犹冀未死间,或得晤语,以究所怀。”


吕惠卿是个认死理的人,接到信他很高兴,老师说了没死前想着和你见面聊聊,他就觉得有希望。但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,就跟京都人请你吃茶泡饭似的。


第三封信写着“承累幅勤勤,为礼过当,非敢望于故人也”,这是说吕惠卿经常给自己写信,说你太客气了。也许只是和神宗一样觉得吕惠卿话多烦死人。you please kindly shut up.


收到最后一封信后不久介甫就去世了。吕惠卿当然想去致哀,但他知道为王安石治丧的兄弟们一定不欢迎自己。


吕惠卿遗恨不已。他就想到老师邀他一起研究佛道,犹如唔面。


于是吕惠卿就也读佛道,注道德经注了四卷,注庄子整整注了十卷,还注了华严法界观。简直就是“我执”本执。以至于后来佛教里还有个故事,说文殊菩萨化身童子跟吕惠卿说你注那么多干嘛啊,it will be very much appreciated if you 别bb!


怎么讲,吕惠卿这个人有一种小强的感觉,就是你觉得他很讨厌,但是生命力好强。

_________________


吕惠卿终于还是病了,这天他爬起看着镜中发须皆白的自己,觉得非常不可思议:我竟然比老丞相还老了。


他听见房角四下响起窸窸窣窣的碎语声,仔细一听,那声音交杂,绵绵不绝,由远而近。


“蠹国害民!”“险巧非佳士。”“弄权自恣,朋比欺国。”“凶人在位。”


针对新法的大半污水都泼向吕惠卿。介甫是君子,大家不舍得骂他。吕惠卿全身破绽,大家就骂他。


这种詈骂,在平日吕惠卿是要正面刚的。也许因为年纪已经衰老,也许因为正在病中,这次听来只觉得特别刺耳。


声音越来越大,他只想逃跑。他自己慌慌收拾了一个包袱,往外跑去,一直跑,就跑到一间清净书寓的外头。


他忽然觉得安静了下来。他知道这是老师的书斋。介甫最终也没有让他去半山园,但他认得。


他在书斋外整理衣襟,端端正正跪了下来。


他打开那个随身的包袱,将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地翻出来摆开。


老师,这是发给我的各种任职书。跟您汇报一下,我历经了四朝,做了53年38任官,虽然四十七八年都在外地,仕途后来就不大好,但我能做多少做多少……一直在力所能及推新法。


老师,新法难推,我前去守边。两次胜利,被赐银青光禄大夫和节度使。


老师,您嘱我同修佛道,我注了十多卷,您看,您看……可是,究竟如何能够放下?


迟迟,屋内传出拐杖点地声,并低低有气愤的声音“福建子,福建子”!


那是吕惠卿后半辈子思念不可闻的声音。


过一会儿,换过温厚的口气,说“为良食,为时自爱”。


但声音终于低下去,什么也听不见了。四下俱寂。


吕惠卿只觉冷汗浃背,五脏俱焚。只迸出一句:


“老师,您开开门!学生回来了!”


————


在吕惠卿魂飞魄散前,那扇门都没有为他敞开。


也许是王安石儒家的一面说:以德报怨、何以报德。


也许是王安石道家的一面说:相喣以沫,不如相忘江湖。


更可能是后者。王安石已经在去世前五六年就放下了,那之后吕惠卿却费了三十年都没有看破。


不过吕惠卿一直都是一个真诚的小人。


他的野心欲望是真的,他的搬弄权术是真的,他睚眦必报是真的。可他一生追随新法是真的,他对介甫的痴心也是真的。


---------------


政和元年(1111),吕惠卿病死。死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。最终位列《宋史|奸臣传》。


评论(22)

热度(759)

  1. 共8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